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文章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以及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不同要求,提出按专业类别进行分类分模块教学的模式,论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观点,最后讨论了学生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指出需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改革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约95%之多,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白皮书就赋予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外语教学、数学教学同等的地位,这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而与外语、数学等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及拥有成熟的教学体系不同,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它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要树立以应用为目标的思想,以应用为起点,以应用为终点,学会学习。即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要求学生把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技术来掌握[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应是本科阶段所有课程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最有趣味性的课程之一,之所以目前少有这种反映,说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许多规律尚未被我们充分认识[3]。

本文所研究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及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等。以下所提及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若未特别说明,均指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1课程体系改革

本校是一个师范类综合性的大学,拥有15个学院共6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史哲经等文科类专业、数理化生电等理工类专业、音体美等艺体类专业。由于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原先单一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

目前本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共分两个学期,每学期56学时,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28学时。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程序设计类、数据库类、应用软件类等,以下分模块介绍课程改革方案。

1) 理工类课程改革方案。

理工类课程设置以下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的课程设置中,根据理科学生特点,强调信息表示、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内容,相应减少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等课时量,增加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及实验课时,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目的,并掌握基本的编程能力,为学生在后继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学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理工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数学基础较好,因此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进行教学,并提高程序设计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课时安排上,第一学期最后三周至四周安排C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便在第二学期较短的课时内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C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提高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编程问题的能力。

2) 文科类课程改革方案。

文科类课程设置以下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文科类课程体系中增设了数据库基础、网页设计等内容,以提高学生利用数据库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的数据库设计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其中程序设计类课程选择了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对C语言,VFP是界面化的操作,更适合文科类学生学习。

3) 艺体类课程改革方案。

艺体类课程设置以下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Flash动画制作等。

在艺体类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到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考虑各专业的特点,删去了程序设计部分内容,并且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中略去了理论性较强或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相关内容,同时增加了Flash动画制作课程。音乐、美术等专业,对跟专业联系密切的相关软件增加了课时安排;体育类专业,在网页制作及常用工具软件中安排较多课时。

表1列举了分类各专业知识模块的理论课教学课时安排,实验课的课时按理论课1:1配备。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所面向的学生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应用方向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因此不能采用完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应区别对待,按专业、学生能力进行教学大纲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安排。

2.1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择上,考虑到本校为师范类院校,有大量的师范类专业,根据学校的性质及专业特点,本校计算机系教师自主编写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教材,该教材涵盖了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结构、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Window XP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数据库基本概念及Access的使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等,该教材涉及面广,适合各类学生对其中的章节有选择地学习。

根据学生专业性质的不同,对现阶段本校计算机基础课进行分类教学。分类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专业分类,各类教学内容都不尽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模块的内容,在各个类别中的教学内容深浅也不相同。如Word模块的教学,除了都教授一般的文档排版方法外,可在理工类中强调公式的插入及应用技巧,在文科类中可强调分节、制作目录等应用,在艺体类中可强调图形、艺术字的使用。又如常用工具软件包的介绍中,各类专业都需要介绍的软件有:媒体播放器类,查杀病毒类,文件恢复类,网络应用类,文档传输下载类,文档压缩类,阅读浏览类,翻译转化类等常用软件。此外,理工类可介绍Matlab的使用,文科类可介绍一些统计软件的使用,美术、摄影等专业课介绍一些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音乐专业课介绍一些音乐制作及剪辑软件的使用。充分做到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3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一般均在教室里以大课的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这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尚且合适,但对于软件类的教学,如果频繁地在课件和软件之间进行切换,会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若直接用软件进行讲解,由于受到教室较大、投影设备性能(清晰度)等影响,中、后排的学生甚至连软件中的菜单都看不清楚,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久之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软件类的教学,可以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控屏教学。如实验室硬件设备达不到要求,可在教学时使用“放大镜”等工具来辅助教学。对于计算机组成结构的教学,为了防止空洞的讲解,可以将一些硬件实物带到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实验室打开机箱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

2.4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课前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并查看完成情况。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往往一次课下来教师指导不了几个学生,也检查不了全部学生的作业,造成实验课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实验课失去兴趣,觉得实验课就是自己随便玩,甚至会直接导致实验课逃课现象的出现。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学生分配在连续、固定的机位上,10人左右为一组,每组选择成绩较好者为组长。在实验之前布置好实验任务,实践证明,“带着任务学习”不仅目标明确,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直接对组长进行指导,由组长对组内学生进行指导,遇到困难时再由教师去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照顾了组长等成绩较好同学的学习需求,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指导,实现共赢的效果。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实验,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理论及实验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对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及考查,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所有教师及学生应给予充分重视。

3师资队伍建设

3.1专业教师渗透公共课教学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均由计算机专业一线教师承担教学和实验任务,具有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会深入学生所在院系、专业,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学生专业中的主要应用、交叉应用等。这样就能设计出适合学生专业的教学、实验案例,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3.2团队合作教学

按所授专业的分类,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共分3个小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度等均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组织成员定期交流,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问题,共同设计教学案例,集众人智慧于一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4-5]。

3.3专业教学和基础教学相结合

公共基础课教师同时又是专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带入计算机专业领域目前所研究的热点问题、前沿技术,列举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继续选修计算机课程做铺垫,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

4利用网络平台改革学习模式及考核模式

本校自主开发了计算机基础网上学习系统,内容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优秀作品展示、作业管理、网上交流等。其中的优秀作品展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从中学习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激励自身的学习兴趣。作业管理可使教师在线为所授班级布置作业,并可设定作业完成的期限,在线批改作业;学生可在线下载作业,提交作业,该系统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另外,利用本校计算机基础课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契机,在参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我们自主开发了一套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利用本系统进行考试,能够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考试效率;同时为该门课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添砖加瓦。

上机考试的考试题目是现场从数据库中抽取,考核内容为平时课堂上所授内容,这种考核方式自然取消了所谓的考前复习、划重点,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背诵“考试重点”的情形发生。此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重在平时,考试只是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在该门课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弥补,可以理解为课程学习的最后一堂课。考试得高分不是目的,真正需要的是掌握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服务。

自主研发的考试系统,从题目的选择、题型的安排、分值的确定、评分的标准都是由相关老师及专家确定,每次考试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考试的灵活性,增加了考试成绩的可信度。考试结束系统自动进行的试卷分析又可反馈到试卷、试题,为下次考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经多次实践证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安全,评分速度快,界面友好,功能齐全,试题库维护方便,组卷策略优化,完全实现了无纸化考试的目标,大大减少了教务管理部门、教师等在考试各个环节的工作量,有效地节约了传统纸质试卷考试的资源。

5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专业多、学生多,为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需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均设计好方案。文章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改革方案。当然,每一个方案、每一项改革都要得到学校及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只有这样,计算机基础教育才能为培养综合性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世兵.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8(2):64-67.

[2] 周奇年.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7):89-91.

[3]管会生. 谈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EB/OL]. [2009-04-27]. /info/shownews.asp?newsid=8927.

[4] 金蓉. 面向能力培养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145-148.

[5] 寸仙娥.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24):13-15.

Reform Proposal of Computer Basis for Non-computer Major

CHEN Chuanming, XU Yong, BIAN Weixi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wid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various fields, education of computer basi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basis education of non-computer specialty in univers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pective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specialty, proposes an education pattern of category and modul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specialty, discusses a series of viewpoints, such as the reform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puter basis educ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modulariz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diversification, etc.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form on learning and examination pattern of students,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raining, emphasizes the improving on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omputer Basis;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examination pattern; reform

(编辑:姚彦如)

推荐访问:基础教育 改革方案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